智慧電網路難行 微軟/Google喊撤

作者: 王智弘
2011 年 07 月 07 日

繼Google在5月分宣布結束PowerMeter業務後,微軟(Microsoft)日前也因市場導入速度不如預期,而決定於2012年5月31日終止微軟Hohm能源監控管理服務。兩大資訊業者先後退出智慧電網市場,除引發用戶用電隱私權與智慧電網安全問題的討論外,資通訊業者未來如何布局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微軟在Hohm的官方部落格中表示,在Hohm試用服務推出的這段期間,來自客戶與合作夥伴的回饋一直是很重要的鼓勵,然而,由於整體市場採用這項服務的速度相當緩慢,該公司因而決定將努力的焦點放在更能支持長期成長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發展上。


事實上,Google同樣也以用戶擴張速度不佳為由,宣布於今年9月16日關閉旗下的Google PowerMeter服務。


隨著微軟和Google相繼退出智慧家庭能源監控發展,無疑讓原本將智慧電網(Smart Grid)視為迦南美地的資通訊業者心生疑慮。對此,工研院能環所電控與感測技術組組長梁佩芳認為,由於能源監控業務並非兩家資訊大廠的本業,因此業務的終止對其整體營運影響不大,但卻突顯出資訊業者進軍智慧電網之路並不好走,未來在發展定位與策略擬訂時須更為謹慎。


台電綜合研究所蒲冠志博士則分析,隱私權是微軟與Google能源監控服務未能快速獲得用戶青睞的主要原因。他表示,電業是極為封閉的產業,對於用戶資料的保管相當嚴謹,因此,PowerMeter與Hohm的服務要想取得電力公司合作,難度極高。相對的,要用戶自行安裝感測器主動提供用電資料,也有隱私曝光的疑慮。有心人只要進一步分析用戶的用電情形,即可得知生產量、生活作息,甚至是電器種類和品牌。


同樣積極投入用戶端能源監控研發的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感測網路與能源資通訊技術中心副主任陳文瑞則表示,Google和微軟的動作,並不意味資通訊業者在用戶端能源監控市場毫無發展機會,只要產品與市場發展策略正確,用戶端市場仍是資通訊極佳的發展舞台。


此外,梁佩芳亦指出,Google與微軟雖終止相關服務,但並不代表其未來不再進入智慧電網市場。事實上,以Google為例,在宣布結束PowerMeter服務之際,也推出Android@Home的新計畫,投入家庭自動化的發展,這同樣也有機會延伸至能源管理領域。因此,長期來看,資通訊在智慧電網的發展仍大有可為。

標籤
相關文章

智慧電網衝刺 用戶端管理設備需求看俏

2011 年 07 月 11 日

窒礙重重 Chromebook前途未卜

2011 年 08 月 23 日

一網打盡四螢市場 三星加速推動Tizen平台

2012 年 07 月 30 日

統一定位資訊 Open GeoSMS救災服務成形

2013 年 01 月 04 日

印刷速度倍增 3D列印機導入雙噴嘴設計

2013 年 10 月 16 日

擴大藍牙Smart支援效益 Win 10搶搭物聯網商機

2014 年 10 月 29 日
前一篇
平板/智慧手機夯 鉅景SiP營收看俏
下一篇
筑波無線測試研討會7月13日登場